1.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2.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产,恐怕挡不住跌势

3.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欧佩克的油价国际_欧佩克最新会议消息原油今日油价

欧佩克组织意思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组织,是亚非拉等石油生产国为了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协调成员国的石油生产政策而设立的于1960年9月成立。他是为了维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的收入,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大会,是由成员的代表团组成的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等等。

历史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1960年9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石油是战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

这个垄断控制的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为了抗衡主要油公司(大多为美资、英资和德资),藉以降低油价和生产者的负担。最初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的议价小组藉以减价销售至第三世界国家。

这样的规模限制其与西方石油公司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占有率和更高层面的生产控制。然而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开始展露其效用。

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1年8月至1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看不得油价大跌,欧佩克要减产,恐怕挡不住跌势

其实关于油价的讨论现在是国际经济市场?最热的话题!具体看一下以下:

近日,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80美元后,再度失守70美元整数关口。从今年年中到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去35%,创下4年来新低,下跌速度着实惊人。

国际油价下跌,无疑,进口国多欢喜,产油国很受伤!这边厢美国、加拿大经济受益良多,西欧国家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减少巨额支出;那边厢俄罗斯损失千亿美元,委内瑞拉收入锐减,欧佩克各成员国为保价格,还是争份额争论不休。

油价如此“跌跌不休”,除了“全球需求减少”这个供求关系的传统因素,各种“阴谋论”也是甚嚣尘上,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

阴谋论一:美国、沙特联手教训俄罗斯

:来场“石油战”,我看你认不认怂!

此番国际油价连连下挫,正值乌克兰危机各方相持不下之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于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可是有先例的。当年,苏联能够称雄于世与美国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当重要。苏联2/3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上世纪80年代,里根纠集沙特等国,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这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俄罗斯人感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幕,是不是将再次上演?

阴谋论二:欧佩克“排挤”美国页岩油

欧佩克由12个成员国组成,来自中东、北非、南美,肩负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开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组织,如果主动减产,肯定会提振油价。但这位大佬却没这样做,因为减产会流失不少市场份额。

那么,谁将受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啊!于是,“阴谋论”产生了,欧佩克被认为不减产,与美国页岩油死磕。

欧佩克决定不减产,顶住国际油价! 来源:CFP

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现在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从沙特的大客户,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抢夺其在石油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欧佩克怎能善罢甘休! 于是,利用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阴谋论三:沙特借机侵吞伊朗的“蛋糕”

沙特决定不减产,还有一位受害者是谁?是沙特的老对手伊朗。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预算。

而财大气粗的沙特则大为不同,可以承受低油价带来的短期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无论“阴谋论”哪家强 中国都应抓紧买油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种种“阴谋论”,小编无法判断哪种说法离真相更近。

但各方专家都认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产油国说到底还是要靠石油吃饭的,油价跌的太狠,产油国经济运转不了,最终还是会减产,让石油的供需关系平衡,油价企稳。

以目前的形势,小编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是的,无论这场国际油价的博弈游戏,背后有多少翻云覆雨手,对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都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利好:将节省大笔银子购买原油。

按照我国原油出口量计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中国可节省12亿美元。这是增加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大约相当于两周的供应量,与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石油战略储备差距不小,与美日等主要石油消费国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油价暴跌的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购买石油,补充中国的战略储备,保证未来的能源安全,这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当务之急。?

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买车以后和买车之前最大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对油价的关注度,普通有车一族最关注的就是油价问题,毕竟这关系到后期用车成本,所以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将燃油经济性作为购车指标之一,怕的就是“买得起养不起”。

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买车不用太过担心油耗,至少2020年油价跌势将是常态。可能会有短暂的回升,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油价会越来越便宜。疫情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国内车市2月汽车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的油价也受到了重创,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量急剧下降,过去两个月国际油价一路走跌,达到了近一年多来罕见的低谷。

欧佩克产油国俱乐部周四针对这种现象在维也纳开会,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及其组织中的盟国,根据此前提出的持续到3月底的减产,再次基础上还推行50-6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有望持续到第二季度。

国际原油价格接连遭到重创,价格暴跌,石油原产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坐不住是情理之中,而减产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油价下滑速度,用以提振油价。但从大环境来看,减产对油价的提升作用有限,首先疫情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依旧遏制了石油需求量,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的需求量来看,每天为825000桶,这是从2011年至今最低的数字。

而对沙特等产油国来说,石油是最大的经济支柱,为了国家的经济环境,减产不可能长远,所以想要通过减产来刺激油价上涨是不现实的,减产更多意义上只是为了遏制油价暴跌的趋势,维稳下跌的幅度。所以减产或许会短暂的刺激油价上调,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至少2020年油价将会呈现下滑的趋势。

当然,现在对每个车主来说,油价涨多还是跌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把车开出去,疫情时期各行业停工,各地车辆出行管控,车主在家连开车兜风,出门游玩,甚至是上下班通勤的机会都没有了,堵车都成了一种奢侈,平时最烦的堵车,现在来看成了平安的另一种信号,平日最讨厌的排队加油洗车,现在也成了一种“享受”。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小的冲击,惟愿早日雨过天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是欧佩克石油组织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时有5个成员国。后来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陆续加入,成员国一度达到13个。1992年1月1日,厄瓜多尔正式退出,1996年加蓬退出。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1个成员国,它们拥有世界上已探明的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约占世界原油储量的39%。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年产油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