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油价格历史纪录片_中国历年汽油价走势图
1.2020年观看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
2.96年,被名利冲昏头脑的探险家余纯顺,是如何在罗布泊中渴死的?
3.求一部详细介绍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原理的纪录片
4.白玉兰奖的获奖名单
5.新中国第一辆汽车
6.宝马mini《进藏》纪录片为一个案例,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营销的手段
7.巨变之後:当地球停止转动的分集剧情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1826年勃朗在英国制造的一辆内燃引擎汽车。并于当年4月25日获5350号专利权,这辆两汽缸式汽车,性能非常好,不但可以在平坦的大路上奔跑,还可以翻山越岭,并且于1926年5月,顺利地爬上了英国肯特郡布莱克奚斯市的猎人山。然而在此之前,人们还做过许多尝试。
在15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设想过能自动行驶的车辆,并且还遗留下了一张设计图。这是一辆凭借发条为动力的车辆。1649年,德国的钟表匠汉斯·赫丘根据设计图试制成一辆,而且时速达到1.5公里。
因为军事上的需要,法国路易十四世时的陆军炮兵大尉尼可拉斯·约瑟夫·丘尼约(1725~1804年),奉命研制牵引大炮的动力牵引车。1769年,他在巴黎兵工厂制成一号车,但没法开动,试制失败。1771年5月又制成比第一号车更大的二号车,虽仍不理想,但可坐4人,时速可达9.5公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不依靠风力、畜力等外界力量而使用蒸汽动力行驶的车辆。这是一辆木制三轮车,长7.2米、宽2.3米,在前轮前面特制的架子上悬吊着一个0.05立方米的大锅炉,产生的蒸汽送往前轮上方左右垂直悬挂的汽缸内,带动两个活塞使前轮转动,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自动之车”。
由于锅炉和两个汽缸都装在行驶中摇晃的前轮的前面和上部,因此,驾驶极不平稳,况且又没有凝汽器,每隔15分钟就得停下来加水,非常麻烦,加上没有煞车,非常危险,结果在一次试车中就冲撞到城墙上造成事故。1789年,拿破仑一世下令改进此车,并于1801年送到巴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博物馆保管。
2020年观看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
跟环保占边的还有些,纯粹的节约资源的一时...
不过有部片子叫<大气层消失>,是部国产的科幻片吧.主要意义是讲环保,但里面有关于淡水越来越少,鱼都没地方活什么的情节,不知你还记不记得这片子
96年,被名利冲昏头脑的探险家余纯顺,是如何在罗布泊中渴死的?
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份,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 作战70周年的纪念日期,对此观看了《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之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年观看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 观后感 ”,欢迎阅读与借鉴!
《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一
这一仗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中国***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才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据统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式英雄有44名,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烈士有6名,舍身炸毁敌人火力点的董存瑞式烈士有9名,为救朝鲜妇女 儿童 而牺牲的罗盛教式烈士有6名。他们身上展现出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党和人民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铸就的中华民族魂。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出人类战争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十几万英雄儿女长眠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如此巨大的牺牲、如此重大的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团结对敌,汇聚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_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抗美援朝精神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气概,彰显了“_思想化”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精神。
没有这场立国之战,就没有新中国建立以来数十年的和平环境和强势崛起。中国***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凝聚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国而结束,它像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国内实践中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出许多新的精神。
《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二
荧屏上的画面,网络上的资料,还有那铭刻的石碑——无不让我惊讶!这样一场战役,这样一场国与国之间帮助的战役,伤亡竟有36万余人!来自东方之都的中国血液,铺撒在如今飞速发展、朝鲜的国土上!
惊讶之余,我也为中国自豪着。有多久,看到关于中国的字眼,都会不自觉的微笑;有多久,体味祖国千疮百孔,会泪眼朦胧;有多久,看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伸出救援之手,会心生感触;有多久,每每见到那飘扬在世界还有那宇宙中的红旗而骄傲、自豪?这个数字没有界限,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履行着作为国人的义务、领略着作为国人的祖国山川美好!
这一刻,有多想赞美祖国——赞美您的博爱:在中国复苏还没有多久时,便站在了正义的角度,去帮助;这一刻,有多想缅怀先烈——正是因为那洒在异乡的红色血液,辉映着故国美好的前程!这一刻,有多想高声说上一句——朝鲜,勿忘·勿忘中国,那个60年前为你们领土而付出的国度!
帮助·勿忘中国,那个为朝鲜崛起而努力的中国
洒在朝鲜土地上的鲜血,留在祖国心中的名字。烈士们用握紧枪的双手,守护着另一方国土。尽管,那土地上没有我们端庄的方块字、没有我们熟悉的中国话,但我们仍然为它的兴旺而骄傲,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为,60年风霜雪雨,中国与朝鲜从未忘记!
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打糕的阿妈尼;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那水火两重天里,飘动的、声势的浩荡!那是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赤诚,那是对英雄的赞歌!
朝鲜,从未忘记。不论是今天的中朝友谊,还是昨日的鲜血遍地。朝鲜,用它的旗帜辉映着东方——中国,生死兄弟!一份用几十万生命构筑的友谊,一篇用朝鲜新纪元换来的历史足迹。
《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三
见到吴晓岚的时候,她穿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裙在门口迎接记者。86岁高龄的吴晓岚谦逊而优雅——鼻上架一副细边框眼镜,胸前别一枚小银花胸针,一头长发利落地盘在头顶。这位身材娇小、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竟是一位14岁就参军的沙场老兵,一位为救治伤员永远冲锋在前的白衣女战士。“很多人都问我,当年那么小就做了战地卫生员,怕不怕?”吴晓岚声音不高,话语却掷地有声,“我说我不怕!战士们在前方不顾性命地流血拼杀都不怕,我们怎么能只顾自己、畏缩不前?”吴晓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回答。两次集体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四次集体三等功……军装上缀满左襟的勋章,就是吴晓岚用青春谱写的最美白衣战歌。一夜手术帐篷外堆起截肢
1950年10月,年仅16岁的吴晓岚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二分部13兵站医院担任护士,开始了抗美援朝的艰苦作战。
“最受不了的就是敌机的轰炸,叫你根本抬不起头。”当时,吴晓岚所在的医院就驻扎在紧挨前线的山坡上。“飞机贴着山坡飞过来,掀起的风都能把帽子刮掉,你甚至能看清飞行员的样子。我们只能在天黑后才能转移伤员,白天汽车根本没法开,一露头就容易挨炸。”
大部分的危重伤员都是被炸伤的。前线医疗条件有限,救治任务以保住性命为先。经常是一夜手术做完,帐篷外就堆积了大量被截下的断臂残肢。
“那会儿说是医院,其实都并没有医院的实体形式了。”山坡上也没有房子,全炸没了,吴晓岚他们只能在树底下、草窠里扒拉,找出相对平整的地方安置伤员,再拽一拽边上的草,把伤员们隐蔽起来。
伤员中,一个17岁的上海籍小战士令吴晓岚印象深刻。“他四肢都被炸伤了,全部要截肢,否则命留不住。”小战士的遭遇让在战地见过许多生死的吴晓岚也忍不住流泪。“但他特别坚强,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他哪怕没有了手脚,也还有清晰的头脑,好了之后肯定还能找到用武之处。”
常常跪在冰面上搓洗绷带
当时,医院的绷带用完了,后续的物资又运不上来,吴晓岚就带着班里的小护士到冰河上洗绷带。“冰层特别厚,我们只能在上面凿出一个洞,然后跪在冰面上洗。”跪在寒气逼人的冰面上搓洗绷带,加重了她关节炎的病情,回国后差点没保住双腿。
为了避免白天做饭冒烟被敌机发现,吴晓岚他们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天不亮时一顿,晚上天黑之后一顿。但伤员多,医护人员少,很多时候吴晓岚连这两顿也顾不上吃。有段时间,医院甚至断了粮,物资运不上来,吴晓岚他们只能去玉米地里捡点掉落的玉米粒回来做着吃。
“我印象最深的是1951年 春节 前后,国内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那会儿真是盼得不得了,结果粮食车在半道上被炸了。后来食堂还是给大家做了简易版的甩袖汤,也是没等吃上呢,锅就给炸漏了。”
敌机扫射下往返防空洞取药
因为敌机持续轰炸我方的运输线,药品送不上来,卫生员们甚至在为伤员换药时,只能用“汽油棉球”进行消毒。
“伤员漫山遍岭,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随身携带一瓶汽油棉球和两把镊子,好随时为伤员换药处置。”经常是一次巡视下来,就要好几个小时。有的伤员前一次巡视时还好好的,下一次巡视时就出现了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他们只能从牙缝里挤出模糊不清的声音,但我能听出来,他们在跟我说,‘吴班长,救救我’。”战士强烈的求生意志让吴晓岚心疼不已,她每次都坚定地回答,“你放心,我马上去取药。”
伤员所在处距离放药品、器材的防空洞仅两百多米,可白天取药却是一段“漫长”历程,需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敌机在空中不停轰炸扫射,吴晓岚只能抓住间隙,一有机会就马上冲刺。有时好不容易取到药品,又在往回跑的路上遭遇敌机俯冲,一个跟头栽下去,药品就全废了,只能返回再取。
每一天,吴晓岚都在这样的艰险中不断往复着。她的身材几乎是班里最娇小的,却像是蕴藏着总也用不完的无穷力量。“我们就是伤员的保护神啊,你必须逼自己坚强。”
人物简介
吴晓岚,1934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县黑石镇。194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护士、护士班长,荣获集体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四次,获得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谐社会建设荣誉勋章等奖章。1982年因病提前离休,离休前系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医师。
《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四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罗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少年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那位少年抢救上岸。他却因力气耗尽,无力浮出水面,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证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深。
《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五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 大雪 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__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 范文 参考网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2020年观看纪录片《英雄儿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相关 文章 :
★ 2020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5篇
★ 2020年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有感范文
★ 《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5篇
★ 《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5篇
★ 《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作文5篇
★ 《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观后感作文最新5篇
★ 《英雄儿女》观后感范文5篇
★ 2020年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5篇
★ 《英雄儿女》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观后感作文5篇
★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作文五篇
求一部详细介绍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原理的纪录片
在90年代,有一位徒步探险家非常有名,他被称为 “当代徐霞客” 、 “中国的托马斯”、 “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的人” , 他就是上海人 余纯顺。
那时候没有网络,人们都是通过广播、报纸及杂志等媒体知道了这个人,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位徒步探险家,从88年7月开始孤身徒步旅行,用八年时间走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曾17次渡过黄河,11次穿越长江,总行程四万多公里,发表游记40多万字,拍摄照片1万余张,沿途做了150多场演讲,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穿越中尼公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全程,也完成了人类首次征服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 的壮举。
这里插几句,余纯顺的演讲题目叫: 壮心献给父母之邦 。这似乎有点解释不通。 “壮心” 指的是什么?难道徒步旅行、探险就叫壮心吗?而且“壮心”一词显得不伦不类,什么是 壮心 ?壮志凌云?壮志未酬还是壮志雄心?至于“献给父母之邦”,拿什么献给?“父母之邦”指的是国家吗?就凭徒步走来走去就是为祖国作贡献了吗?
余纯顺 生于1951年,童年不幸,虽然是大城市上海人,依旧是缺衣少食,家中人口多,经常吃不饱。余纯顺有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但糟糕的是,他们家有遗传性精神病史,母亲、姐姐与二弟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来也都是死于这种病。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饿殍遍地的大饥荒年代,作为家中的老大,在父亲余金山被下放后,小小年纪的余纯顺就被迫挑起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患病的妈妈、姐姐,又要照顾幼小的弟弟,生活很苦,还不能耽误功课。所以,童年、少年时期的余纯顺,活得又累又苦闷,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人生的未来在何处,该往哪个方向走。
1967年,余纯顺16岁时,因饥饿难耐盗窃学校里的东西被强制劳改10年,那10年他是在安徽军天湖农场度过的。但因祸得福,劳改的10年,对余纯顺的影响很大。在那个特殊时期,农场里有很多右派,他们可都是有学问的人,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在他们的影响下,余纯顺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回归正常,余纯顺也回到上海,顶替父亲进入了上海成套电器设备厂,当了一名工人,生活似乎步入了正轨。此时的余纯顺,已经27岁了,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与厂里的一名女工恋爱、结婚,假如不出意外,他的人生之路就此定局——结婚、生子、照料家庭,和千千万万个市民一样,生活平静,波澜不惊,然后平安地度过余生。
然而,余纯顺不甘心就这样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地过下去,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先后拿到了初中、高中毕业证,后又取得了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文凭。但收之桑榆失之东隅,余纯顺虽然在学业上取得了成绩,但因疏于照顾家庭,与妻子感情破裂,最终二人协议离婚。
到了此时,生活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努力了这么多年,好像还是在原地踏步,他依然还是一无所有。余纯顺迷茫了,不知道余生该何去何从。也就是在这时候,余纯顺从广播、电视、杂志上了解了徐霞客,他决定去旅行,徒步走遍全中国,他要活得与众不同,活得有意义。因没有家庭牵挂,余纯顺下定决心,说走就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在1988年的盛夏,余纯顺从家乡上海出发,开始了孤身徒步全中国的壮举。前来为他送行的,只有两人——父亲余金山和三弟余纯民。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一决定虽然遭到母亲的反对,但父亲却全力支持他,甚至要和他一起走。
就此,直到1996年,余纯顺用八年的时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克服千难万险,造成了59个探险目标,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居住地,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乌苏里江到青藏高原,从漠河到红其拉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总行程达到了8万4千里,与阿根廷人 托马斯 的9万里已经相差不远。
可以肯定地讲,余纯顺选对了这条路,这是条迅速“ 出名 ”的捷径!在八、九十年代,徒步探险还很新奇,之前没人做过,所以余纯顺一炮而红,加上各种媒体的助力,他很快就出名了,走到哪儿都受到欢迎。人们都把他当英雄看待,赞誉、景仰、羡慕,政府机构、各种组织、企事业单位都给予赞助,他的演讲座无虚席,人们都对他报以崇敬的心情。各种头衔也是如约而至,什么探险家、旅行家、中国的托马斯等,他也收获了所谓的爱情,有好几个女友,自古美女爱英雄,这也没错。北京的尚昌平、宁夏的芬陀莲子、新疆的徐金玉等,都是他的女友。这些对于渴望出名、出人头地的余纯顺来说,不啻于一场及时雨、顺风船。
然而这一切都在1996年6月12日那天划上了句号。
从1996年开始,余纯顺计划孤身徒步穿越中国四大无人区——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和羌塘。这个计划在当时是前卫的,也是非常冒险的。在这之前,没人尝试过这项难度很大的活动,更谈不上成功。正因为如此,渴望更进一步的余纯顺,决心率先完成这个壮举。他首先选择了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 罗布泊 无人区。于是,余纯顺的命运就此注定了。更要命的是,他选择在恐怖的六月份进入罗布泊,如此说来,他想不死都难。
说实话,余纯顺之前取得的成功,或者说是成绩,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远不能与穿越无人区相提并论。那都是有路、有人烟的,他是傍着公路走,寻着建筑物、山河等参照物走。而无人区极度荒凉,没有人烟,罗布泊又寸草不生,都是荒漠,举目四望,都是厚厚的盐碱壳,连只鸟儿都看不到,天地间一片昏**,在这里分不清方向,看不到一颗树或草,更没有路标,如果不携带导航设备,进去了就很难走出来。
罗布泊 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首,面积虽然不是最大,但极度的荒凉,不光寸草不生,连个动物都很难见到。罗布泊在70年代之前,是个咸水湖,古时候叫“西海”,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路过这里,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古楼兰国,就位于罗布泊西北角处,新中国核试验场地也选在这里,就是因为它荒凉。至今,罗布泊腹地中还遗留下来成片的部队遗弃的厂房。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和危险还是在于罗布泊夏季的干旱炎热,这儿离“热都”吐鲁番不远,就是一个干涸的湖盆。在六月,罗布泊气温高达50 以上,地表温度更是能轻松攀升至70 ,煎熟鸡蛋很容易。而且,六月的罗布泊经常刮起沙尘暴,遮天蔽日,浩瀚无垠,令人迷路。概括起来,罗布泊就是三个字: 荒、干、热 !
所以,当地有 “六月不入罗布泊” 一说。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玩的,这是经验之谈,是用很多人的性命换来的。“天不见飞鸟,地不长寸草”的罗布泊每年被大风吹出来的无名干尸数不胜数,这些人都是不自量力,盲目自信,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贸然闯进罗布泊,结果都魂归沙漠,变成了干尸。1980年6月17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生物学家彭加木,就是在罗布泊中找水而神秘失踪的,至今都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站在罗布泊腹地,极目远眺,都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壳,呈现出单调的灰褐色,盐碱壳下是一尺厚的青灰色土层,土层之下就是白色的盐块。头顶着炎炎烈日,脚下是炙烤的大地,让人感到毛发欲裂,焦躁不安。连余纯顺自己也说:“这个地方,只能用来放。”
当然,罗布泊也不是断然不能进入,但一定要在10月份,这是罗布泊一年中的最佳进入时间。12年后,也就是2008年10月,雷殿生就用时31天,成功横穿了罗布泊。
然后,当上海电视台新闻纪录片摄制组找到余纯顺,打算为他制作一部“徒步穿越罗布泊”的纪录片时,被巨大的虚荣心笼罩的余纯顺,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其实,拍纪录片没有问题,毕竟一行10人,还有两名资深向导——赵子允和彭戈侠。而且准备妥当,物资齐备,沙漠车、发电机、GPS、汽油、矿泉水、八宝粥、馕饼、蔬菜、牛肉干、西洋参、方便面、罐头、水果,甚至是药品、各种即食食品、油盐酱醋茶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新疆巴州党委宣传部、巴州 旅游 局、保险公司以及各种 社会 组织,都对此次穿越极为重视,尽可能地提供所有帮助,提供充足的补给。巴州人寿保险公司还为余纯顺免费提供100万元的人身保险。
6月6日正式出发前,由宣传部主导、各单位参与,在楼兰宾馆五楼大厅为余纯顺举行践行兼新闻发布会,蒙古族姑娘载歌载舞,献上马酒,领导先后讲话,余纯顺胸带大红花,像个打仗归来的民族英雄,从不饮酒的他,来者不拒,连干了好几碗白酒,满脸通红。面对此情此景,余纯顺豪情万丈,慷慨陈词,无外乎豪言壮志,讲些励志、自信的话,要打破“六月不过罗布泊”的神话。悲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后面的遇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纪录片拍完,余纯顺提出要单独再走一遍时,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也有一两个人支持他。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不容余纯顺再反悔了!所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什么都准备好了,岂能打退堂鼓呢!当然,余纯顺也可以不这样,但他的名誉、信誉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他太渴望成功了,假如能成功穿越罗布泊,那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从此名垂千古,名利地位都随之而来,英雄的桂冠会一直戴在他头上。为名为利为女人,余纯顺都得拼一拼。
当然,他还是对自己有信心的,毕竟走了八年了,也历经过诸多磨炼,再者说,他已经事先走过了一遍,沿途埋好了给养,两个宿营点也事先选定,各种补给齐备,况且他既不是横穿,也不是纵贯,只是稍微深入到湖心处就折返,虽说全程107公里,但真正的难点也就是从土银到湖心的那一段路,最多不超过50公里,从转弯的那个 T字路口 右转西行后,很快就出了罗布泊核心,剩下的路程沿途都有醒目标志,可以沿着干涸的孔雀河走,难度很小,偶尔还能遇到人。
实际上,余纯顺的想法也没错,条件这么好,错过了这个村,就很难有下一个店了!如此绝好的机会,如果不试一试,定将遗憾终身。他自己都说:“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条件,如果穿越不成功,那就是天亡我也!”谁料一语成谶,一天后,他就将魂归荒漠。
白玉兰奖的获奖名单
其他回答
发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机构,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那么,它是怎样完成这个能量转换过程呢?也就是说它是怎样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呢?要完成这个能量转换必须经过进气,把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引入气缸;然后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压缩,压缩接近终点时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将柴油高压喷入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引燃);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实现对外作功;最后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
把这四个过程叫做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工作循环不断地重复,就实现了能量转换,使发动机能够连续运转。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72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称为四行程发动机。而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一圈(36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称为二行程发动机。下面介绍一下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汽油机的运转是按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的顺序不断循环反复的。
(1) 进气行程 (图1-22)
由于曲轴的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这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进气过程开始时,活塞位于上止点,气缸内残存有上一循环未排净的废气,因此,气缸内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随着活塞下移,气缸内容积增大,压力减小,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在气缸内产生真空吸力,空气经空气滤清器并与化油器供给的汽油混合成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向下运动到下止点。
在进气过程中,受空气滤清器、化油器、进气管道、进气门等阻力影响,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略低于大气压,约为0.075~0.09MPa,同时受到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加热的影响,温度达到370~400K。实际汽油机的进气门是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打开,并且延迟到下止点之后关闭,以便吸入更多的可燃混合气。
(2) 压缩行程(图1-23)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气缸内成为封闭容积,可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此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主要随压缩比的大小而定,可燃混合气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可达600~700K。 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发动机功率也越大。
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引起爆燃。所谓爆燃就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可燃混合气在没有点燃的情况下自行燃烧,且火焰以高于正常燃烧数倍的速度向外传播,造成尖锐的敲缸声。会使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汽油消耗量增加以及机件损坏。轻微爆燃是允许的,但强烈爆燃对发动机是很有害的,汽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ε=6~10。
(3) 作功行程(图1-24)
作功行程包括燃烧过程和膨胀过程,在这一行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仍然保持关闭。当活塞位于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即点火提前角)位置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使气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最高压力可达3~5MPa,最高温度可达2200~2800K,高温高压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功,除了用于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用于对外作功。随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降低,当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作功行程结束,气体压力降低到0.3~0.5MPa,气体温度降低到1300~1600K。
4) 排气行程(图1-25)
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出去以便进行下一个进气行程。当作功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靠废气的压力先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把废气强制排出到大气中去,活塞越过上止点后,排气门关闭,排气行程结束。实际汽油机的排气行程也是排气门提前打开,延迟关闭,以便排出更多的废气。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存在,不可能将废气全部排出气缸。受排气阻力的影响,排气终止时,气体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约为0.105~0.115MPa,温度约为900~1200K。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又开始了下一个新的循环过程。可见四行程汽油机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这期间活塞在上、下止点往复运动了四个行程,相应地曲轴旋转了两圈。
二.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柴油机和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相同,每一个工作循环同样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柴油与汽油有较大的差别,柴油粘度大,不易蒸发,自燃温度低,故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着火方式,燃烧过程以及气体温度压力的变化都和汽油机不同,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柴油机和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点。
四行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中所不同的是柴油机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而不是可燃混合气,在进气通道中没有化油器,进气阻力小,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略高于汽油机而气体温度略低于汽油机。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0.0785~0.0932MPa,气体温度约为300~370K。
压缩行程压缩的也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喷油器将高压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柴油和空气在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着火燃烧。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压缩比大很多(一般为16~22),压缩终了时气体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大大超过了柴油机的自燃温度。压缩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3.5~4.5MPa,气体温度约为750~1000K,柴油机是压缩后自燃着火的,不需要点火,故柴油机又称为压燃机。
柴油喷入气缸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便立即着火燃烧,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内部形成的,而不象汽油机那样,混合气主要是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形成的。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内出现的最高压力要比汽油机高得多,可高达6~9MPa,最高温度也可高达2000~2500K。作功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0.2~0.4MPa,气体温度约为1200~1500K。
柴油机的排气行程和汽油机一样,废气同样经排气管排入到大气中去,排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约为0.105~0.125MPa,气体温度约为800~1000K。
柴油机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的压缩比高,热效率高,燃油消耗率低,同时柴油价格较低,因此,柴油机的燃料经济性能好,而且柴油机的排气污染少,排放性能较好。但它的主要缺点是转速低,质量大,噪声大,振动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在其发展过程中,柴油机不断发扬其优点,克服缺点,提高速度,有望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三.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过程组成,但它是在曲轴旋转一圈(36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的两个行程内完成的。因此,二行程发动机与四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不同,结构也不一样。
例如曲轴箱换气式二行程汽油机,气缸上有三排孔,利用这三排孔分别在一定时刻被活塞打开或关闭进行进气、换气和排气的。工作原理如下: 图1-27a 表示活塞向上运动,将三排孔都关闭,活塞上部开始压缩,当活塞继续上行时,活塞下方打开了进气孔,可燃混合气进入曲轴箱(图1-27 b),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图1-27c),火花塞点燃混合气,气体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进气孔关闭,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受到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排气孔打开,排出废气,活塞再向下运动,换气孔打开,受到压缩的混合气便从曲轴箱经进气孔流入气缸内,并扫除废气(图1-27d)。
第一行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事先已充满活塞上方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新的可燃混合气又从化油器被吸入活塞下方的曲轴箱内。
第二行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活塞上方进行作功过程和换气过程,而活塞下方则进行可燃混合气的预压缩。
四.二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二行程柴油机和二行程汽油机工作类似,所不同的是,柴油机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例如带有扫气泵的二行程柴油机工作过程如下(图1-28):
第一行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行程开始前不久,进气孔和排气门均以开启,利用从扫气泵流出的空气使气缸换气。当活塞继续向上运动进气孔被关闭,排气门也关闭,空气受到压缩,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喷油器将高压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燃油和空气混合后燃烧,使气缸内压力增大。
第二行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开始时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外作功,当活塞下行到大约2/3行程时,排气门开启,排出废气,气缸内压力降低,进气孔开启,进行换气,换气一直延续到活塞向上运动1/3行程进气孔关闭结束。
五.多缸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前面介绍的是单缸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而现代汽车发动机都是多缸四行程发动机,那么,多缸四行程发动机与单缸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区别呢?就能量转换过程,发动机的每一个气缸和单缸机的工作过程是完全一样的,都要经过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
但是单缸发动机的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其余三个行程不作功,即曲轴转两圈,只有半圈作功,所以运转平稳性较差,功率越大,平稳性就越差。为了使运转平稳,单缸机一般都装有一个大飞轮。而多缸发动机的作功行程是差开的,按照工作顺序作功,即曲轴转两圈交替作功,因此,运转平稳,振动小。缸数越多,作功间隔角越小,同时参与作功的气缸越多,发动机运转越平稳。多缸机使用最多的有四缸发动机,六缸发动机和八缸发动机。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电视剧 《锦鲤鱼》 日本 最佳导演 吴天戈《像春天一样》中国 最佳男主角 王志文《像春天一样》中国 最佳女主角 卡特琳·雅各布《跳支曼波舞吧》法国 最佳男配角 埃里克·拉塞尔《急诊室》美国 最佳女配角 郑爱兰《时间的灰烬》韩国 最佳纪录片 《明天会更好》 日本 最佳纪录片摄影 《布列塔尼人和风暴》法国 最佳短纪录片 《妈妈不在的冬天》 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电视剧《时间的灰烬》 韩国
纪录片《魂归何处》 中国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电视剧 《失落的孩子》 德国 最佳导演 马蒂·盖斯乔纳克《通往黑暗的旅行》德国 最佳男主角 克里斯朵夫·埃勃斯洛《失落的孩子》德国 最佳女主角 萨日娜《午夜有轨电车》中国 最佳编剧 克劳斯·彼得·沃尔夫《失落的孩子》德国 最佳技术 《国王之路》法国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 《第三个清晨》 日本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 《为爱而去……马上回来》以色列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摄影 《织毯》伊朗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 《大白熊的王国》 英国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创意 《最后的原始森林》波兰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摄影 《最后的原始森林》 波兰 电视剧评委会特别奖 《真情难舍》 中国 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 《战争还没有结束》意大利
《神鹿呀,我们的神鹿》中国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电视剧单元 最佳电视剧奖 《罪人》 (北爱尔兰) 最佳导演奖 艾林斯·瓦什《罪人》 (北爱尔兰) 最佳男演员奖 伊藤淳史《尚未成年》(日本K) 最佳女演员奖 安妮·玛莉·多夫《罪人》(北爱尔兰) 最佳编剧奖 里奇米克利《罪人》 (北爱尔兰) 最佳技术奖 《罪人》 (北爱尔兰) 电视剧评委会特别奖 《冬日细语》(中国)
《尚未成年》(日本) 纪录片单元 自然类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 《空中猎手》(美国) 人文类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 《干妈》(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奖 《诡异自然:绝妙运动》(BBC/约翰唐纳影视公司)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创意奖 《诡异自然:绝妙运动》(BBC/约翰唐纳影视公司)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奖 《三峡移民》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摄影奖 《三峡移民》导演郑永志(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摄影奖 《长牙巨兽》亚当·拉维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 《貌合神离》(以色列**社)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电视剧类 最佳电视剧金奖 《潜伏》 最佳导演 滕华弢《王贵与安娜》 最佳编剧 姜伟《潜伏》 最佳男演员 孙红雷《潜伏》 最佳女演员 宋丹丹《马文的战争》 票选最受关注电视剧 《我的团长我的团》 票选最吸引人剧情奖 姜伟《潜伏》 票选最具实力导演 康洪雷《我的团长我的团》 票选最具人气男演员 段奕宏《我的团长我的团》 票选最具人气女演员 闫妮《北风那个吹》 票选最具潜力男演员 祖峰《潜伏》 票选最具潜力女演员 马苏《北风那个吹》 电视**类 最佳**电视 金奖 《欢迎回家》(德国) 最佳导演 詹姆斯·霍威《30级台阶》(英国) 最佳编剧 苏珊娜·贝克《贵妇还乡》(德国) 交流纪念奖 《女人四十》(日本)
《黄金新娘》(韩国) 纪录片类 最佳亚洲纪录片 金奖 《劫后》 最佳自然类 金奖 《雨》(日本) 最佳历史文献 金奖 《死后必读》(美国) 最佳社会类纪录片 金奖 《英国医生》(英国) 动画片类 最佳国产动画 《淘气包马小跳》 最佳国产创意 《十万个为什么》 最佳海外动画 《三只小鸟》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电视类 电视连续剧金奖 《人间正道是沧桑》 电视连续剧银奖 《媳妇的美好时代》 最佳导演 张黎《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佳编剧 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 最佳男演员 黄志忠《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佳女演员 柏寒《媳妇的美好时代》 票选最受关注电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 票选最具号召力男演员 范伟《老大的幸福》 票选最具号召力女演员 王珞丹《我的青春谁做主》 票选最具潜力男演员 林申《媳妇的美好时代》
张铎《我的青春谁做主》 票选最具实力导演 张黎《人间正道是沧桑》 票选最具实力编剧 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 电视**类 电视**金奖 《帕马诺河的倾诉》 (西班牙) 电视**银奖 《之城》(意大利) 最佳导演 托尔斯滕·C·费彻《罗密》(德国) 最佳编剧 西斯科·巴塞罗、爱德华·科尔斯特《帕马诺河的倾诉》(西班牙) 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金奖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国产动画片银奖 《美猴王》 海外动画片金奖 《小男孩与怪兽》(德国) 海外动画片银奖 《川之光》(日本) 最佳国产动画片创意 《我们小孩有力量》 纪录片 最佳社会类纪录片金奖 《谷歌宝宝》(以色列) 最佳社会类纪录片银奖 《要塞》(瑞士) 最佳历史文献类纪录片金奖 《女孩·照片·汽油弹》(德国) 最佳历史文献类纪录片银奖 《拉贝:南京不会忘记——拉贝的故事》(德国)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金奖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中国) 最佳自然类纪录片银奖 《原始森林传奇》(波兰) 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 《血缘》(以色列) 最佳亚洲纪录片银奖 《牛铃之声》(韩国) 亚洲电视连续剧纪念交流奖 《老大》(日本)
《风之画员》(韩国)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电视类 电视连续剧金奖 《黎明之前》 电视连续剧银奖 《三国》 最佳导演 杨文军《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最佳编剧 林黎胜《借枪》 最佳男演员 张嘉译《借枪》 最佳女演员 陈数《铁梨花》 观众网络票选最具实力导演 刘江《黎明之前》 观众网络票选最具实力男演员 吴秀波《黎明之前》 观众网络票选最具实力女演员 杨幂《宫》 观众网络票选最具吸引力电视剧 《黎明之前》 电视**类 最佳电视** 《忽雨忽晴》(英国) 最佳导演 毛里奇奥·扎卡罗《摇摆女皇》(意大利) 最佳编剧 黄广生《暗香》(中国) 海外电视剧特别奖 《母亲》(日本)
《灿烂的遗产》(韩国)
《丘比特的圈套》(泰国) 纪录片类 最佳亚洲纪录片 《孤独的撒玛利亚人》(韩国) 最佳自然类 《最后的冻原》(韩国) 最佳历史文献 《下跪的总理-维利勃兰特的两面人生》(以色列) 最佳社会类纪录片 《天堂客栈》 动画片类 最佳国产动画片 《猪猪侠之积木世界的童话故事》 最佳国产创意 《世博总动员》 海外动画片金奖 《咕噜牛》(德国)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电视类 电视连续剧金奖 《悬崖》 电视连续剧银奖 《永不磨灭的》 最佳男演员 黄海波《永不磨灭的》 最佳女演员 小宋佳《悬崖》 最佳导演 郑晓龙《甄嬛传》 最佳编剧 全勇先《悬崖》 网络票选最受欢迎女演员 刘诗诗《步步惊心》 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男演员 吴奇隆《步步惊心》 网络票选最受欢迎导演奖 徐纪周《永不磨灭的》 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电视剧 《水浒传》 海外电视剧金奖 《唐顿庄园》 海外电视剧银奖 《家政妇三田》日本
《拥抱太阳的月亮》韩国 最佳艺术贡献奖 《小麦进城》 电视**类 最佳电视** 《家庭录像带》 最佳电视**编剧奖 《争执之屋》 最佳电视**导演奖 《争执之屋》 纪录片类 最佳中国纪录片奖 《滔滔小河》 最佳摄影奖 《造云的山》 最佳导演 《造云的山》 评委会特别大奖 《别人的战争》 动画片类 最佳中国短片 《龙行天下》 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开心小镇》 中国 最佳海外动画短片 《挠挠闹闹》 德国 奖项获奖人或作品电视剧类杰出贡献奖马少骅、李雪健 最佳中国电视剧奖《北平无战事》最佳男主角陈宝国《老农民》最佳女主角周迅《红高粱》最佳导演毛卫宁《平凡的世界》最佳编剧刘和平《北平无战事》 最佳男配角冯远征《老农民》最佳女配角秦海璐《红高粱》最佳海外电视长剧《摩登家庭》 (观剧)最佳海外电视短剧《冷杉溪》综艺类最佳真人秀《我是歌手》最佳综艺栏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纪录片类最佳纪录片《赝品大师》最佳系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动画片类 最佳动画片《功夫兔与菜包狗》
宝马mini《进藏》纪录片为一个案例,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营销的手段
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解放牌汽车,名字为CA10卡车。于1956年制造的,是中国生产的第一台解放汽车,也是中国的第一台汽车。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解放CA10型载货车,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货车为蓝本制造的。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3.9吨,装有直列水冷六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功率为66千瓦,载质量为4吨,百公里油耗29升。
结构性能
解放牌汽车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可是从1956年7月13日开始,老型解放车一生产就是30年,体现出我国汽车产品结构单一的状态。过去,奔驰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汽车,每两辆就有一辆是解放牌。50年代,"解放"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的骄傲!
可是它“老了”,1980年,长春市郊的荒地里,上万辆滞销的"解放"排成长龙。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车,开下了总装配线,生产了32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了。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141新型车,终于打破了"三十年一贯制"的局面。
新"解放"在市场上站住脚了!1987年9月,在国家评比中,新“解放”141被评为一等品;在国际招标中,它又连中三元。长春一汽这个老企业,又进入了产品系列开发阶段。
巨变之後:当地球停止转动的分集剧情
宝马mini凭借其独特的外观,灵巧的操纵性能和出色的安全性能赢得了众多年轻一族的青睐,也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主张年轻、个性、张扬、反传统。在进藏方面向中国群众介绍西藏的风俗文化,又侧面向我们展示宝马MINI优越的性能。宝马MINI的低排量符合中国低碳政策;并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宝马MINI为何选择西藏主题西藏对于年轻人群的影响力,很多年轻人想进入西藏,一睹西藏风采
人口为零
《巨变之后之人口为零》(Population Zero)是于2008年3月9日由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2小时纪录片。该纪录片探讨人类突然消失后,地球和大自然会发生的事。历史电视将之命名为“人类消失后的世界”(The World After Humans),而国家地理频道则将之命名为“人口为零”。
本集被指与历史频道于2008年1月21日开始播放的20集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Life After People)内容相近,全因二者都是探讨人类突然消失后所发生的事。
没有石油的世界
《巨变之后之没有石油的世界》(World Without Oil)是《巨变之后》系列的第一集。该集于2010年4月5日播放。
本集以世界尚未挖出的10万亿桶(16,000立方公里)石油突然消失作为开端。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产国随即呼唤石油运输船回国。石油突然消失引致燃油短缺,并导致市民争相到汽油站加油。同时,人们亦改乘不需要燃油的交通工具,只留待紧急服务用。因此,食物、药物、垃圾等物品均没有被运输。
随着燃油耗尽,停电在全世界发生。各国为了避免混乱,遂下戒严令。因为没有运输,所以城市人开始缺粮,农场动物亦因缺粮而死。各国政府亦开始发展生物燃料。城市人因饥荒问题而移民,而同时紧急服务用车辆亦开始缺油。人们为了解决食物问题,遂开始耕种农作物。
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燃料完全取代了石油,飞机、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亦开始重新启用。人类已适应了没有石油的世界。
太阳老化
《巨变之后之太阳老化》(Red Giant)是《巨变之后》系列的第二集。该集于2010年4月12日播放。历史电视将之命名为“红巨星”,而国家地理频道则将之命名为“被太阳吞噬”(Swallowed by the Sun)。
本集以太阳突然进入红巨星阶段作为开端。每晚,太阳都会老化10亿年。两极的冰和雪会很快溶化,而海平面就会升高200英尺(61米)。地表温度亦会上升至130华氏度(54.4摄氏度),令到人类无法生活下去。当温度上升至212华氏度(100摄氏度)时,人类在如此温度下无法生存,因此会在地底生活,或穿着宇航服生活。当温度上升至300华氏度(148.9摄氏度)时,海洋会高速蒸发,且没有任何生物能在地表生活。氧气密度亦变得极低,致使火不能燃烧。
当温度上升至700华氏度(371.1摄氏度)时,人类会灭绝,海洋会完全蒸发,但同时水释放的氧气令到氧气密度变得极高。温度上升至2,400华氏度(1,315.5摄氏度)时,地表会变成红色,因为土壤中的铁会开始生锈。最后,红巨星会减慢地球的公转速度,并最终吞噬地球。
地球停止转动
《巨变之后之当》(When the Earth Stops Spinning)是《巨变之后》系列的第三集。该集于2010年4月15日播放。
本集以地球自转突然加速减惯作为开端。地球将会在五年内完全停止自转。全球定位系统和原子钟均会失效。之后,海洋和空气均会从赤道慢慢走向两极。这样会导致赤道一带空气薄弱,但南北极均为海洋所覆盖,令到适居地变得极少。地震和火山爆发经常发生,而自转停止导致地球电磁场减弱,并令到紫外线大量射到地球表面。最终,停转的地球变成一天长一年,六大洲被连在一起,只有少量人类成功存活。
人口超载
《人口超载》(Population Overload)是《巨变之后》系列的最后一集。该集于2010年4月19日播放。
本集以人口突然从70亿倍增至140亿作为开端。各国政府随即大兴土木,建筑摩天楼供大量人口居住。但是,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无法负荷大量需求,而水亦不足够供人们使用。大部份林地均被砍伐作建筑材料。同时,紧急配给到处可见,尤以水为最。而食物出口国亦停止出口食物。电力需求极高,导致发电厂不堪重负。
水资源短缺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现时已没有足够的水供饮用或养殖。掠夺成为一个问题,因此许多地方宣布戒严。各国亦建海水淡化厂应付缺水问题。缺乏水和食物的人民开始离开家园寻找资源,导致前所未见的人类迁徙发生。许多人前往淡水湖附近居住,并形成了帐篷城市这一现象。
尽管如此,食物和水仍然不足以供所有人类使用。在一场大饥荒发生后,全球人口由140亿锐减至40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