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油价_海外市场油价走势
1.今年石油价格还会跌吗
2.国际油价重回半年前,对哪些行业会带来巨大影响呢?
3.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4.国际原油期货首现负值!油价会迎来暴跌吗
5.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6.国际油价现值和原油期货价值是一回事儿么?
国内油价会和原油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但是波动幅度差别很大,做到完全接轨的话以目前的调价机制来看,还实现不了。
只能说基本同步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同,这个现象是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造成的,在2016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成品油新调价机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会影响油价调整的同步,分别是:
1.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中规定,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在每第十个工作日开启调价窗口,参考标准为10个工作日以来的平均价格,而不是时点价格,所以会看到前一段原油跌破地板价,而国内油价还未到调价窗口而没有同步调整的现象。
2.新的调价机制设置了原油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价格,上限130美元/桶,下线4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按照调价机制,在调价窗口开启时将不调整,也就是搁浅。
3.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还有特殊的调控条款,当国际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像前几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如果一直持续,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是要被出手调控的,也做不到完全同步。
综上,目前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调控的双轨制,做到基本同步调整可以,但是同频同幅度调整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国内油企业的利益。
今年石油价格还会跌吗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法报分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3日电法国《费加罗报》5日刊登伊夫·德凯德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投资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最近4年来,油价上涨了250%。其它原材料价格2005年上涨了29%,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12%。通常,这些变化将足以引起全球经济不稳,减少企业利润,破坏投资者信心。这正是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时曾发生的情况。
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运转良好,这很少见。最近4个月,法国股市CAC指数涨幅超过了10%。在大西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5%,道琼斯指数上升了6%。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和英国股市也上涨了7%。德国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11%。这些变化似乎反常,首先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无法预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资者放心,其次因为这些不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一些金融家离开股市转向原材料市场进行投资。
然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寻求减少对石油价格变化的依赖。如今,要创造等量的国家财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减少2/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油消费开支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如今,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让—马克·让科维奇和阿兰·格朗让在他们合著的《请加满油!》一书中指出,“19年,买1升汽油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最低工资。2005年,买1升汽油却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最低工资”。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1/4世纪以来人们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其它能源,发挥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重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创造财富,服务业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已接近3/4,而服务业消耗的石油则明显低于工业乃至农业。
此外,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全球经济3年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0.5%的负面影响。但是,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从而使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得以被吸收。
对西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数中处于强有力地位。在巴黎,道达尔公司在CAC40指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3%。油价越涨,对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从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强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这进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导性指数,同样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欧洲STOXX50指数中所占比重已达到16%。
除此之外,还有美联储本·伯南克强调的“全球储蓄过剩”因素。这些剩余资金约达14万亿美元,并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使金融市场免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后,还有回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价上涨可能使石油生产国获得了8000多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用于向西方国家订购设备,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资本市场。由于美国货币存在结构性缺陷,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在欧洲市场。因此,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资金仍流入欧洲市场,造成少许泡沫影响。
当然,全球经济、金融和股市的这种美满结合并不意味着目前的乐观主义将延续。一旦伊朗危机爆发,油价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00美元,并将严重破坏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将可能达到1.5%乃至更多,这相当于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的1/3。特别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将不再能演奏同样的乐章。与“泰坦尼克”号邮轮的管弦乐队(它曾在邮轮失事时尽量长时间地演奏以安抚遇难者)不同,金融市场应提前打开救生艇,防患风险,以免为时过晚。
国际油价重回半年前,对哪些行业会带来巨大影响呢?
2010年10月以来,伴随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2011年初,中东北非局势及相关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刺激市场恐慌,油价大幅攀升。2月22日,纽约市场油价收报每桶93.57美元,当日涨幅为8.55%,创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将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热钱”涌入,已加剧我通胀形势,加大我宏观调控难度。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分析和预判其对我国经济影响,并提前做好相关应对预案。
一、国际油价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近期国际油价走势
2010年5月-9月,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在低位徘徊,油价月均值维持在73—76美元/桶窄幅波动。但自2010年10月以来,受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国际油价整体持续上涨。10月4日,纽约商品西德州轻原油(WTI)期货收于每桶81.47美元;11月1日,达到每桶83.29美元;12月31日,收盘报89.84美元/桶。
总的来看,2010年国际市场油价年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涨28%左右。2011年1月,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势依然处于上升渠道。2月-3月份,因阿拉斯加油管关闭、北海原油平台关闭、利比亚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担忧,导致国际油价继续窄幅震荡上扬。
(二)影响近期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分析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供求关系因素。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4%,其中,美国增长3%,欧元区增长1.7%;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为9.6%和8.4%。尽管增速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呈现“普遍增长”的态势。在此预测背景下,石油需求量增涨预期乐观。欧佩克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将增120万桶,国际石油市场整体需求水平有望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路透社的调查也显示,201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将增150万桶,至8860万桶,主因是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
另一方面,供给面来看则相对偏紧,增幅难以满足需求。目前全球石油产量大部分来自大油田,随着这些油田逐步老化,其产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占世界石油总产量2/3的800个油田的产量平均每年下降6.7%。另外,全球石油新增产能高度依赖的产油组织的供给能力下降。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部分石油开发项目延迟,2011年-2013年间石油产能增量将出现下降。
2、金融市场与投机因素。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向全球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拉低了美元,而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成油价升高推手,石油越来越凸显“金融性”,美元与石油价格之间呈负相关性。美元贬值之后,很多投资者就抛弃美元资产,转向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从而推高国际油价的上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石油期货市场月度报告》显示,作为推动行情主力的基金机构不断做多国际石油期货市场。2011年1月,全球基金持仓的净多头数分别为149466手、169085手、166551手和143317手,与去年同期相别增长37.33%、24.63%、23.94%和43.86%。从这轮油价上涨趋势可明显看出投机炒作的行为。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新现象是美元价格与石油价格“双涨”局面。2011年美国的增长速度为3.6%,欧洲增长1.7%,美国同欧洲之间增长差距估计可能大于2%,欧洲较缓的复苏使游走于欧洲的资本一部分分流到美元市场,一部分分流到石油市场,因而两个市场可能出现“双涨”局面。
3、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了油价上涨可能性。2011年2月22日WTI原油疯涨表明当前中东北非的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引发的风险已经扩大,加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为石油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加上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升高将吸引大量避险和逐利资金涌入石油期货市场。
对此,专家分析表示:一方面,中东北非危机及可能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投机和炒作行为重新升温,可能将继续推高油价。另一方面,只要地缘政治动荡不蔓延至海湾产油国,国际油价不致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 )数据,利比亚的每日产油量已滑落约100万桶。但是,如果包含沙特阿拉伯先前增加的每日70万桶产量,几乎能全数填补利比亚短少的原油供应。继沙特阿拉伯后,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尔及利亚三国,也有望于2011年4月把每日油产量提升30万桶。国际能源署也表示,其原油储备约16亿桶,可保证成员国5个月左右的供应。
此外,受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对石油的需求至少短期内将下降,当日国际油价一度下降至每桶100美元以下。但是,由于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灾后重建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因此,专家普遍认为,日本地震后油价可能在短期将下降,油价中长期走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本轮油价上涨与2007-2008年油价上涨的比较分析
经分析,本轮油价上涨与2007-2008年有所异同。2007-2008年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大幅度上涨走势,2007年初从每桶约50美元价位,不断攀升至2008年7月11日145.66美元的历史新高。但是,7月14日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迅速走低。2008年,油价在100美元价格之上只是停留了三个月,所以,有分析认为投机大肆炒作是当时油价上涨最直接的推动因素。
本轮油价上涨的因素较多,即世界经济复苏带动原油现实与预期需求增长,供给偏紧、金融市场上美元贬值、投机和政治因素等,共同推动油价较大幅度上涨。从短期看,美元流动性泛滥造成的投机炒作因素也是推动新一轮油价上涨周期的主导因素。
二、国际油价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的渠道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宏观经济层面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通过货币渠道对国民经济的产出和价格产生影响。
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三因素分析,对于石油净进口国来说,油价上升将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内经济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影响落实到货币渠道,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石油价格上涨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上升,而抵消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最有效货币政策是提高真实利率,这会对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一国货币当局应企业高油价成本补偿的要求,可能会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短期产出。从中长期看,货币当局却需不断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胀预期上升,长期和短期政策的协调和转换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
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国际油价巨幅上升对发达国家经济冲击程度大于其他国家。这是因为石油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大,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国际油价波动尤其影响美国经济,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
当前,经历两次石油冲击后,发达国家普遍取了应对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节能减排,应对高油价的能力大大增强。相反,发展中国家多数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节能产业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石油依存度较高,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因此,高石油价格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更大。发达国家国际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石油对外依存度同比上升三个百分点,超过55%,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这表明,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直接影响我国内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剧通货膨胀预期。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受国际原油、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以石油为能源、原材料的相关行业成本上升,增加了经营成本,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仍处于较敏感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形成压力,强化通货膨胀预期。国际能源署、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而国际原油涨价,将使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二是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不利影响,因而也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国际石油每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0.8%。摩根斯坦利2004年研究报告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
三是缩小贸易顺差。从进口方面来看,国际油价走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这些因素将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
四是消费者压力加大,企业竞争力下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造成更大范围的企业成本增加,给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企业只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却难以向国外转嫁,这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消费者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此外,我国未能完全实行与国际接轨油价机制,即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来调整国内油价。一方面,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导致产业亏损,只能向财政申请补贴,从而可能将加大财政压力。2005-2007连续三年,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导致炼油业务较大亏损,中石化分别获得100亿元和50亿元、123亿元补贴,而中石油也在2008年年报中披露,当年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57亿元。另一方面,当国内油价随前期国际油价上涨后,国际油价却突然下跌,社会舆论对国内油价政策没能及时下调价格产生不满。因此,决策者将在财政压力和社会压力之间挣扎。
总体上看,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虽难阻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但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若未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增大,不利影响会更大,至于影响程度如何,要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及持续的时间。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十二五”开局的起点上,我们应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中国对进口石油需求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取长期与短期兼顾的综合配套措施来积极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
从短期来看,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控制好由外及内、由下游向上游产品传导途径,控制好通胀预期。一是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控制通胀影响。综合考虑石油行业和相关各方的承受能力,利用更完善的补贴政策和消费税杠杆来平抑是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减轻消费者负担。二是加快推进税改革,积极引导更高效的石油消费模式。切实按照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进一步推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取有效措施引导更高效的石油消费模式,通过财税改革推动向节能降耗发展方式转变。另外,只有在非常时期,可以考虑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剥离中国石油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使用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措施,稳定国内油价。
从中长期来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降低石油依赖,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海外原油生产能力、建设多样化的能源通道和运输渠道、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方面的应对措施之外,更要积极参加国际能源合作。伴随第二、三次石油危机冲击,国际石油合作机制在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的框架下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多边合作机制确保石油供应安全是我国的必然战略选择。当前,面对强大石油价格冲击,我国面临的最严峻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我国需进一步加强与欧佩克的12个成员国、国际能源机构覆盖的28个石油消费国以及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制定新的全球稳定能源市场机制,提高国际石油价格、供应、需求等信息透明度。
我们应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声音,坚决消除“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上涨负责”等错误言论,并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并非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的状况,国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同时,警惕西方某些国家制造的“石油讹诈”,寄希望中国迫于石油等和原材料进口费用高涨,最终将向西方做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方面的让步。
借鉴国际做法,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通过远期合同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充分发挥石油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来影响国际油价形成。我国石油产业应进一步借助各种平台走向世界石油市场,坚持独立发展、多边合作的石油合作之路。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根据国际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国际油价已经重新回到了半年前,平均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100美元一桶石油以下,这会对以下几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对航空产业有着巨大影响。众所周知,航空产业所需要的航空石油是需要从石油出口大国来进行购买的,并且航空产业的石油消耗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着领先的位置,例如我国的民航产业的航空石油大多都是从俄罗斯以及阿联酋等国家进口过来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本地的石油,在国际油价下降以后,航空产业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利润空间就会加大,从这一角度而言,带给民航产业的影响将是非常有利的。
对国际上的一些石油开行业会带来巨大影响,在国际石油价格飙升到170美元一桶的时候,这些国际上的石油开工人的薪资水平是非常高的,同时一些石油的开公司也因此赚到了非常多的利益,而当国际石油的价格重新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时,就意味着原本应该赚到的利益却凭空消失了,石油开的工人薪资水平依然要回到正常的标准。对于很多石油开工人来说,是感到有些失落甚至是不满的,但整个局面就是这样,谁也无法改变。
对出租车行业会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国内的油价起初的六七元左右涨到了10元的大关,导致很多出租车司机在平时拉乘客的过程中,总是以加价或者不开空调等措施来应对,会引起整个出租车行业服务的不满意,随着国际油价重新下降以后,出租车行业会迎来一个明显的恢复期,许多出租车司机在炎炎夏日仍然可以开空调拉乘客,也不必过于担心石油的价格过高,导致自己的利润空间变小。
国际原油期货首现负值!油价会迎来暴跌吗
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市场面对突如其来的集体“跳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大跌31%,原油价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最大跌幅达33%,原油价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随后的3月11日,经历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场反弹回升,原油价格得以稳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价波动则源于3月6日的一场石油大壕之间的谈判。
基于新型冠状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当中就包括因全国停工及消费因素导致石油延伸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下滑情况。为保证原油价格稳定,OPEC+在3月6日下午的一场第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减产商议,旨在缩减原油供给保证稳定的原油价格,但俄罗斯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谈判破裂。在3月9日OPEC开始对出口原油进行“打折大促销”,试图通过石油开成本差来迫使俄罗斯接受减产协议,因此就造成国际原油市场股票集体跳水的状况出现。这是继2014年美国沙特石油战争后,原油价格首次跌破30美金/桶。
不得不说,这就是石油大壕之间的战争,以千亿乃至万亿计的战争成本。但回归到我们的本土环境,中国是世界上原油进口最大的国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但实际上,中国的石油产量同样不低,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三年下降势头,达1.91亿吨,同比增幅为1.1%。
但基于国内石油质量和开难度带来的高成本,进口原油更能满足国内的市场经济性,加上国内庞大的消费体系,因此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原油进口量第一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国际油价动荡对国内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目前国际原油形势并不稳定,但设此次沙特执意要打石油价格战,对于与石油衍生产物紧密挂钩的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OPEC“以本伤人”的背后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每逢国际油价出现大波动时,国内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燃油价格的变化,毕竟与原油产物相关且对我们生活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燃油问题。那么此次油价波动,会否影响到国内燃油价格走向呢?很显然是一定的,但相对的,实际影响却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如果直面原油价格浮动而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直接调控,将会受到相当巨大的影响,当中存在的巨大不稳定性会使国内经济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国内对于原油延伸原料价格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而与燃油价格相对应的,就是成品油调价原则。
在成品油调价原则中提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先这就保证了国内油价不会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受到波及,但同时又保持着国际的原油价格平均走势,有力保证国内油价走势平稳,对于我们的好处是免于面对突然暴涨或暴跌的燃油成本。而此次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在某程度上会对国内燃油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实际影响有多少,就看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双方究竟能将原油价格打压到什么程度。
不过以昨天美股大幅反弹的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原油价格走向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此次沙特持续执行价格策略,会对我国的燃油价格有什么影响呢?这点可以参考2014年美国和沙特进行石油战争时,国内的油价调整一览表。
由此可见,即便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燃油价格调控幅度都不会太大,所以对于个人用车而言,这种影响变化带来的感觉不会太过明显;但相对的,对于各类出行和运输业来说,这种好处对于它们而言会明显一些。与此同时,与原油衍生原料有着密切关系的汽车制造业也会受此影响。
石油的衍生原料非常多,多到可以覆盖我们的全方位生活,例如在此次疫情中被炒得火热的医用口罩,其中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就是通过石油衍生原料而来的产物。还有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塑料、身上穿的锦纶、腈纶衣服、路上铺的沥青、家里烧的燃气,就连嘴里嚼的口香糖都源于石油衍生的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原料。可以说石油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这也意味着石油原料也是大量的制造业的依赖。
在一辆汽车里,除了金属和真皮外,极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源于石油制品,例如汽车前保险杠所用的胶板就是由聚丙烯而来的塑料,还有车辆的隔音材料、车内的塑料板、人造革等零部件的原料都是石油衍生物。而随着原油价格变动,也意味着供应商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在变动。
但基于疫情影响,延期复工导致供应商产能出现断层,零部件供不应求的情况越加明显,加上在去年原已萎靡的市场情况,在最近一年里,汽车供应商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有不少供应商都处于奔溃的边缘。但如果此次原油价格战能持续进行,对于供应商而言是一次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某程度上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且如果供应商们能够扛过此次国内的疫情影响,在下半年或许会迎来另一波反弹崛起的机会。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4.28万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4.61万亿元,且成逐年上涨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30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超过10万家的中小汽配生产企业。而且根据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中国以7家上榜居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列全球第四。可以说,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美、日、德三国基本垄断整个汽车产业链核心部分。
这就意味着中国零部件产能对于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疫情影响,如今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产能问题已经对海外国家造成相应的影响。根据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ea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缺乏,巴西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产。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失去中国零部件供给,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可能会面临汽车停供问题,但这也正反映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另一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逐步受到控制,各地企业也逐渐复工,制造业产能也会逐渐恢复。在短时间内,国内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情况将刺激市场获得进一步反弹,但基于去年的市场形势看,这种报复性消费行为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也只能说为车企们赢得一次“疫后补偿”的机会,但在消费回复平静时,这些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出路在哪呢?海外市场或许是它们的出路。
从时间来看,如今国内疫情稳定,但国外疫情却在进一步蔓延,这就意味着国外的生产企业极可能会如我们之前一般,进入停摆阶段,因此也将形成产能断层;而这个断层很可能会由产能已经恢复的中国制造业来弥补,这也为国内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巨大的出口商机,而原油价格下跌,也将会为它们带来更多的原料储备。
从预期来看,若价格战持续执行,燃油价格下调是迟早的事。而相对的,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油价降低意味着燃油车的出行成本将得到下降,虽然国内有“地板价”限制,但随着出行成本差距缩小,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将进一步缩减,这也可能激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新能源汽车股票,造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下跌。
而在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车企在布局号称“万亿”的中国新能源气场,当中就包含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福特等知名车企,如果在此次的石油战中因为燃油价格下跌而因此投资者的恐慌,那对于这些车企而言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现在的国内那些靠融资起家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无疑是一波致命打击。
石油之所以能被称为液体黄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其衍生产物能够串联在全球经济命脉中,因此它的价格高低也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原油进口大国而言,稳定的原油进口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应协议和与伊拉克用铁路换石油的举动。不过对于与石油产物紧密相连的汽车行业而言,原油价格的浮动对于它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带来的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打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不知为何,今年这头几个月总是过得不太平,先是席卷全球,紧随其后的就是美股多次熔断,再之后全球负利率蔓延,就在昨天,国际油价也出现负值。北京时间4月20日,即将到期的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合约出现暴跌,跌幅超过300%,创下近月合约历史最低收盘水平和单日最大跌幅,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石油期货自1983年在纽约商品开始轻质原油期货交易以来,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为何石油期货价格会出现负值?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就是5月石油期货价格出现负值并不代表如今石油价格也是负值,仅代表石油运输储存成本大于石油价值。截止北京时间4月21日中午12时,WTI美国原油价格为21.3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25.36美元/桶。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石油需求断崖式暴跌,加之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短暂但丑陋”的产油冲突,导致石油产能严重过剩。而由于前段时间各国纷纷大幅抄底石油与石油消费低迷的缘故,致使全球石油储存空间濒临极限。这眼看5月期货的交易截至日期(北京时间4月22日)就要到来,如果不赶紧处理掉手上这些“烫手的山芋”,意味着将要收到数万加仑的石油现货,对于交易员来说,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找到储存的空间或者储存价格高的离谱,交易员为了防止与数万加仑的实物石油“网恋奔现”,无奈只能选择亏本平仓。
尽管欧佩克等主要产油国已经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将削减0万桶的日产能,以试图结束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并稳定油价,但是此项协议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影响油价,这也就意味着WIT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现象大概率会在10天内结算的布伦特原油6月份期货合约中重演,同时伴随着WTI原油跌至负值,美国所有品类的原油期货均跌入负值区间。
为何油价这么低,全球大部分油井还在产油?即便是目前油价持续低迷,储存成本持续高涨,但全球各国的大部分油井还是在持续产油。因为油价走低只是暂时的,并且关停油井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据业内相关人士称,地层内的原油并不是安安稳稳躺在地壳中,它会随着地层的动态变化而持续流动。
目前油井产油可以使地层内的流体达到某种平衡,而一旦关闭油井,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很有可能导致再重新开启油井时产量降低,甚至直接无法重新开出石油,再加之短时间内重新开井的花费要远远大于油井持续运作的成本等原因。所以对于众多“靠卖油吃饭”的国家来说,一旦油井产量出现问题,国家经济将会受到重挫,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油价低,产油国还是要继续产油。 国内油价会不会受影响?今年来,我国共经历了7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呈现出“三跌四搁浅”的格局,截止目前因国际原油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发改委调价窗口已经连续2轮不做调整,虽然目前石油输出国在削减产量,但是距离达到供需平衡还有一段路要走。以现如今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情况来看,预计短期内石油需求仍将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原油价格也将继续维持在20-30美元之间,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情况将在上半年内持续。
但在另一方面,国内的成品油供给体系,与海外还存在较大差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本次期货暴跌出现负值,主要是海外原油存储能力造成的,对于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造成暴跌。成品油价格继续下行是肯定,但下跌的幅度不足以称之为暴跌。同时暴涨暴跌对于成品油供给体系内的企业都是不良影响,平缓调整对于整个行业更为健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现值和原油期货价值是一回事儿么?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对于金融市场拯救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
让我们先了解原油市场
布伦特原油与WTI之间的定价差异
马克·里奇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他曾将石油称为流经世界血管的血液。原油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能源。原油价格除了是交易最活跃的商品之一外,对地缘政治和天气也极为敏感。
事实上,世界原油市场都是投资者对供求的预期,油价波动很大,受消费者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很大。因此,像新型冠状日益严重的威胁这样的全球件可能会在整个市场上引发冲击波。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0年4月的报告中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到1995年的水平,这都是由于COVID-19的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称,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了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病例,传播程度的不确定性震撼了金融市场,并在整个经济中造成连锁反应。
最受欢迎的两种原油
在物理石油方面,有不同的等级。最受欢迎的交易等级是布伦特北海原油(俗称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俗称WTI)。布伦特是指在北海布伦特油田和其他地点生产的石油。
布伦特原油价格是非洲、欧洲和中东原油的基准。布伦特原油的定价机制决定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原油产量。
石油含有硫,原油中硫的百分比决定了将石油提炼成能源产品所需的加工量。”“甜原油”是指含硫量小于1%的原油
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的硫含量都远低于1%,因此它们都是“甜味”原油。它们的密度也比其他地方开的许多原油低(“轻”)。这两个特点使它们更容易提炼,对石油产品生产商更有吸引力。
基准和交易市场
WTI是北美的基准原油。
芝加哥商品(CME)纽约商品(NYMEX)分部列出了WTI原油的期货合约。WTI原油期货交割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市
布伦特原油期货在洲际(ICE)交易。由于布伦特原油是国际贸易,交货地点将因国家而异。
由于这两种石油都被用作基准,不同的国家将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们。亚洲国家倾向于使用布伦特原油和世界原油指数的混合基准价格来评估其原油的价值。
影响基准定价的因素
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具有不同的性质,这导致了一种称为质量价差的价格差异。它们也分布在世界各地(欧洲的布伦特和北美的WTI)。这被称为位置分布。
原油的名义价格只是了解原油市场的一个因素。
根据纽约商品(NYMEX commodities market)的CME Group,WTI/布伦特价差受四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美国原油产量水平
美国原油供需平衡。
北海原油作业
国际原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问题
世界如何影响原油价格
政治转变、天气和全球健康危机一直是石油市场的一些最大冲击因素。
由于冠状爆发,国际能源机构(IEA)下调了对2020年3月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预计2009年以来需求将出现首次同比下降。6 IEA在其2020年4月的报告中称,到2020年12月,需求可能仍将下降。7
要了解世界如何导致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之间的价差长期剧烈波动,请回顾几年。2011年初,布伦特-西德州原油期货价格差接近持平每桶原油价格:1987-2020年
2011年期间,价差扩大,布伦特原油价格高于WTI。2011年2月,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一场起义)在埃及爆发,这一时期,阿拉伯之春的蔓延扩大了。
由于对苏伊士运河关闭和供应不足的担忧,布伦特原油价格变得比WTI更贵。由于运河运行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扩散减少了。
然后,在2011年末,伊朗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世界上大约20%的石油每天都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流动。随着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25美元,高于WTI.9,价差再次扩大
2015年,布伦特原油的溢价下降有两个原因。首先,与伊朗达成协议,允许伊朗出口更多石油,这本应增加伊朗原油每天流入市场的数量。由于布伦特是伊朗原油的定价基准,这压低了布伦特当时的价格。
其次,美国钻井平台数量几乎同时下降。而且,随着对向海外出口美国原油的支持不断扩大,这意味着未来的钻探活动将减少,美国的日产量也将减少。
因此,布伦特原油价格走低,原因是伊朗原油增加,而WTI则因美国产量减少和出口增加而走强。必须注意的是,对石油流入市场的预期足以引起价格波动。
天气也会对价格产生剧烈影响。美国能源情报署将2005年的飓风归因于油价的大幅上涨,原因是炼油厂和生产在天气期间停产
余额不提供税收、投资或金融服务和建议。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考虑任何特定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或财务状况,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结果。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本金的可能损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