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2.为什么美国汽车排量大,但是最大速度却比更低排量的德国车小呢

3.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是怎么回事怎样理解

4.近十年国际石油价格

5.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美国60年代油价变化_美国油价历史最高

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 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问题一:美国和欧洲哪个更发达,经济更强 欧洲单个国家和美国相比,美国更强。若是欧盟与美国相比,不分上下,有的方面美国强,有的呢欧盟强。

问题二:美国人 和 欧洲人 有什么区别, 满意回答

第一地理优势,美国幅员广阔,地域平坦 ,丰富,东西分别跨越两开阔大洋, 真乃得天独厚! 第二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美国虽然说国家 历史只有两百年,但是美国一建国建设的 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前没有封建残 余,美国历史虽短,但是美国现今的 是18世界末建立的,而新中国是1949年建 立的相比很多国家的现代建立的时间 都比美国晚很久,美国可以说是发展的早

第三:制度优势,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但美国的上层建筑影响着其经济, 美国是由欧洲殖民者移民建立的,自哥伦 布发现美洲以来他们带来了当时世界先进 的领先的科技文化,启蒙运动的精神影响 着美国,在这一片新土地上缺少封建历史 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民觉醒度高,三权 分立制度和总统制选举等民主制度的建立 就能充分体现这点。 第四发展时机正确,美国相比欧洲列强发 展时间较晚正是其优势,凭借其本身地理 上远离列强聚集的欧洲的地理优势,躲避 了矛盾的中心,获得了发展的环境,再加 上充分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商机进行 投机,因此美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独霸

第五美国 *** 大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专 家打造强盛国家给予移民公平公正的发展 机遇,帮助移民实现美国梦,那么多受迫 害的犹太人到美国发展就是最好体现!

问题三:德国美国哪个厉害 现在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国力确实是独步天下,尤其是军事实力,全球没有国家可以与之争锋!德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与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这一切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那二战时期的美国和德国相比,又是什么情形呢?

第一:综合国力.

当时德国和美国的经济实力差不多.但不难看出德国的核心竞争力比美国强.德国在20世纪初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科技实力比美国强.如果不是战争发展出乎意料,那个可能就是德国人先搞出来了,在柏林被攻克前的四个月.德国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四次从小到大的核试验.德国的V弹已经搞出来了,二者如果结合起来,这世界就完全可能是另一模样了。由于歧视和虐待犹太人科学家.导致了很多科学家都自愿地被美国间谍"救"走.正因美国和苏联战后瓜分了德国的科技人员和成果.所以出现了20世纪中期美苏的科技竞赛.德国战败后.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创造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

第二:工业制造能力.

豪无疑问.远离战火的美国本土工业制造能力和军事后勤保障能力在二战时期是最强大的.德国是个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好多战争基本上都是靠进口.然而德国却拥有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和创造力.如果能够按照德军战略构想.不遭遇那场提前到来的寒冬天.能顺利拿下莫斯科接着打下高加索石油基地.控制了欧洲本土的.那德国的生产能力才会真正的体现出来.这样的话美国也不敢插手欧洲战场了.很可能会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

第三.国民素质.

德国19世纪中期就强制性地普及了全民义务教育.建立了科研和教育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培养了27位诺贝尔奖得主.主导了人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德国就创造了二百多项发明.德意志民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国民素质空前提高.

第四.军事实力.

33年上台时.德国国防几乎归零。到39年.德国人就基本完成了战备.就是不受重视的海军,也在大西洋把英美海军弄得焦头烂额.陆军和空军更是横扫欧洲.首创了闪电战.空降作战和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等,其作战思想和军队的整体素质、执行能力更是高出美国一大截.

德国的主要问题是战争跟不上需求.如果德国没遇到那提前到来的寒冬.顺利打下莫斯科.截断苏联的交通运输网.正侧两面威胁高加索地区.正面直指乌拉尔工业区.那欧洲就完了!

美国对欧洲战场,其实一直保持观望态度.一战时美国就是这副嘴脸:出售武器.见风使舵.时机成熟时就插上一脚.轻轻松松当战胜国.一战后一下成为了暴发户.要说三个欧洲大陆的普法战争让美国赢得了发展空间.那一战就让美国赢得了钱财.二战让美国赢得了"科学技术"这个20.21世纪最核心的竞争力.当然,.美国人也挺厉害的.每次都能紧紧地抓住发展机遇.所以战后在社会两大阵营对抗中苏联输给了美国.

看看现在的德国也知道.遭受毁灭性破坏后.仍然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不像日本,日本得到了美国的强力支持.却也成了美国的干儿子!而德国靠的是其高度发达的国民素质培养体系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前列.

德国,二战后对法西斯主义能痛定思痛并痛改前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是哲学家、思想家频出的国家,有康德、歌德、黑格尔、叔本华、尼,等等等等,还有马克思、恩格斯。

德国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

...>>

问题四:欧洲和美国,哪个更好 可以这样给美国车欧洲车日本车列一个名单

给自己造车和给市场造车,美国人以大为美,喜欢粗犷的风格,加之美国公路网发达,马路很少有弯道,所以他们造的车又大又笨重,发动机排量大,加速快,适合直道不适合拐弯,很合美国人口味也适应美国国情,所以当美国经济很好,市场很大的时候美国车就顺势走红了。但人们发现美国车并不适合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使用,比如欧洲,欧洲多山所以多山路,美国车走这种路就像开船一样。而且别的国家的消费者也负担不起比美国油价高得多的本地油价(美国油价是很便宜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造发动机只要大排量不要高科技)。这就是典型的给自己造车。虽然美国车很个性,但现在这套可不管用了,美国油价一路飙升,经济一落千丈,国内市场萎缩,市场份额被日本等外来厂商瓜分,可以说美国车的辉煌年代已经结束了。 再来就是欧洲车,前面说过欧洲多山多山路,所以欧洲车操控恨好,很善于走山路,欧洲人热衷于赛车运动,所以欧洲车技术很先进,谁不想要先进的东西呢,加之欧洲市场毕竟不是巨大,所以欧洲厂商也很注重海外市场,像奥迪宝马接连在中国推出加长版,以适应中国市场,我相信欧洲车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高品质汽车的标杆。 最后说说日本车,众所周知日本车在国际市场都非常受欢迎,这也有他内在的原因。每当日本厂商决定生产一款新车的时候都要做严密的市场调查,像这一地区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什么样的汽车适应这一地区等等,所以可以说日本人是在给市场造车。虽然有时候日本车会很普通很一般,但却符合了大多数人的需求。仔细研究丰田的例子就能发现,丰田在不同市场投放的车型,不同市场运用的市场战略都是不一样的,美规凯美瑞就和咱们中国的凯美瑞长得不一样。而日本是个岛国,没有什么能源,所以造的车都很省油也不大。

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在于你自己的理解,但从综合性能来讲欧洲车日本车要比美国车好。现在的市场很多元化,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厂商生产的汽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日本人也造出了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这样的能和欧洲老牌豪华品牌竞争的车,美国人也不甘从此堕落,一心想着复兴,加上全球能源替代浪潮,今后的汽车市场可能还将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这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让我们中国车有一天走向辉煌,就看我们这代汽车人啦

希望能帮你了解到一点东西

问题五:想问一下大家爱尔兰和美国,哪个发达 现今,移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大多数人选择美国、加拿大、澳洲等传统国家作为移民目的国,很少有人关注“轻移民”――爱尔兰投资移民。说起美国与爱尔兰,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4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指出,美国人的血统以德国裔最多,占15.2%;其次是爱尔兰裔,占10.8%;非洲裔名列第三,占8.8%。其中爱尔兰裔美国人总人口35,5,855,占美国人口约12%(2006年),位居第三。

更有消息称,前往爱尔兰小村“寻根”,他拥有至少3.1%的爱尔兰血统。实际上除了外,美国44位总统中,还有13位总统有爱尔兰血统,包括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克林顿、布什等。

爱尔兰和美国有很多共同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经济: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而爱尔兰在欧洲也是一个经济强国。被誉为“欧洲的凯尔特之虎”。爱尔兰的人均GDP名列欧洲前茅,仅次于美国、澳洲位于世界前十。

科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更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硅谷”,这里有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科技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惠普、英特尔、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在欧洲,爱尔兰被誉为“欧洲硅谷”。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全球有多家跨国公司选择爱尔兰作为其欧洲投资基地,例如:惠普、英特尔、苹果、谷歌、Facebook、IBM、雅虎、华为等。

投资移民比较

美国EB-5项目VS爱尔兰的投资移民项目

投资安全性:

爱尔兰项目的申请者是在获得移民局批复信后才需要转投资款的,先获批后投资是其中一大特点,所以每位申请人当花费出这笔投资款时候就已经可以确认拿到爱尔兰永居身份。

税务问题:根据2014最新的总税率排名,其中美国总汇率43.8,排名全球64位,爱尔兰的总税率25.9,全球排名157位。爱尔兰的税率仅为美国的一半。

居住时间:

美国虽然没有“移民监”,但是拥有绿卡并不等于美国可以任您来去自如。长时间离境后返回美国的居住时间过短,移民边检处(CBP)仍可认定您无意定居美国并没收绿卡。

爱尔兰对居住没有任何要求,仅需每年登陆一次即可。

由此可见,如果你选择了美国投资移民后还未拿到绿卡,又急于送小孩接受国际教育的话,爱尔兰投资移民未尝不是另一种方式?

爱尔兰投资移民周期更短,先获批后投资可以更保障申请者的移民身份,并且爱尔兰是没有移民监的国家,不要求申请者解释资金来源,所以申请者不用放弃国内的生活和工作,移民过程中也更加省时省心。

爱尔兰投资移民优势

1、投资50万欧元,主申请人满18周岁即可申请,非欧盟公民;

2、投资无风险,无排期等候,先获批再投资,3-6个月获取身份!

3、身份持有者配偶和子女均可享受本国教育和医疗;

4、无移民监,每年只需登陆爱尔兰境内一天;

5、 *** 支持,税务低,投资人无需缴纳高额税务。

问题六:是北美洲更发达,还是欧洲更发达 世界能源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世界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

问题七:谁的经济实力大体与美国相当(欧洲) 1、美国的GDP总量为18万亿美元。

2、欧洲的GDP总量也为18万亿美元。

2、中日韩新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也为18万亿美元。

这三个地区就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三地的GDP占了世界的70%以上。

问题八:欧洲,澳洲,美国哪个更适合生活知乎 这个……各有各的好

欧洲的话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一些,可能会有些不舒服(我指的是法国德国英国一类的发达国家,塞尔维亚什么的你也不愿意去把)

澳洲是皮肤癌的病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

紫外线极其强大,有一个臭氧洞

但是生活也是很好的,冬天的时候16度左右(以西南海岸为准),相当舒服.

美国如果能办移民自然是相当好的选项,但是居住在一个每个人都能的国家实在是有一些毛骨悚然.想像一下走在大街上被人忽然到处蹦了的感觉.(虽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心理上总归是不会那么舒服)

另外美国有一定的种族歧视问题……

问题九:美国为啥科技那么发达呢 首先,美国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国家。从美国的建国历史大家都应该明白了,现在美国所赖以繁荣发达的土地原来并不为现在的美国人所拥有。这里原来是美洲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后来一批又一批的所谓“欧洲的文明人”(其实大多是欧洲的海盗和逃犯)来到了这里,当时的印第安人很宽容地接受了他们。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觉得和野蛮落后的印第安人一块杂居好象有辱欧洲人的“文明”似的,于是他们开始武装起来,借助他们所谓的“文明”的武器,对印第安人大加杀戮,直到把印第安人驱逐出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才在华盛顿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也就是现在的美国。所以说,对于原来的印第安人和现在的美国人来说,美国现在居住的这块土地,只不过是“鹊巢鸠占”而已。欧洲人(最初的美国人)强行通过武力从印第安人手中夺下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之后,实行了一种叫做“民主”的社会制度,为了吸纳各国优秀人才,美国积极取各种措施,广聚人才,才最终奠定了美国初期文明的基础。

其次,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向往美好的天堂一般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理想。自美国独立战争200多年以来,美国本土上没有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通过向各交战双方进行武器交易战争财,瞬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为后来美国走向高度发达、直至现在确立在世界上的唯一霸权奠定了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实力,使得在美国生活的人变得十分富有,我想这也许是吸引更多的人不断往美国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第三,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美国宪法规定“天赋”,尊重人的自由,法律对人的思想行为钳制很少,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自由地选择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财富及其他梦想。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平台,不仅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活着,而且还可以不受很大约束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当然也就有很多人把这里当作了“淘金的乐土”和实现人生梦想的天堂。

第四、美国关爱每一个美国人的生命。作为国家,美国很爱他的人民。大家都知道美国对外作战,不是很计较计财物的损失,但是却把每一个人的生命看的十分重要。在**里、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哪里一旦发生了危机或者战争,美国第一个反映总是如何保护他们在海外的美国人,或者考虑取什么方式率先把美国人从危险中拯救到安全地带;在战争中,如果那一个美国人或者美国士兵落入敌人之手,美国都会取甚至不惜武力的一切措施加以营救,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这个美国片子就是反映的这个主题内容的题材,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美国爱美国人民,所以美国人自然也就更爱美国。美国人民当然也就觉得作为一个美国人十分自豪。在**中我们也长看到,当美国人在海外遇到危险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会坚信:他们的 *** 会来救他们的!在**中,我们还常常看到:面对敌人,他只要对敌人说一声我是美国人,敌人就马上对他不敢取过激的行动。其实这些都是美国 *** 在给美国人民撑腰,背后有强大的 *** 撑腰作主,所以作为美国人,当然也就活得比较滋润、比较有尊严,这些在作品和现实中一再上演,在人们的心目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作美国人,真好!我想,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欢作美国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问题十:美国属于欧洲吗? 美国地处北美洲但由于美国与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样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很大特别是20世纪、还有在美国与苏联争霸时,美国与西欧是一起的,而东欧巨变后也没影响力了,跟西欧很好所以人们才称欧美

为什么美国汽车排量大,但是最大速度却比更低排量的德国车小呢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是怎么回事怎样理解

是不是你看见码表最高时速不高,美国是用英制单位的。

140MPH 是 140X1,6=224KM/H的!

还有个原因就是变速箱齿比用的不一样,尾牙(最终齿轮比)也不一样。美国车在最高档位下发动机转一圈轮胎能转10圈,而欧洲车最高档位下发动机转一圈轮胎能转30圈,最后的极速肯定不一样。 省力和省距离 杠杆原理。

不一定排量越大速度就越快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短冲程和长冲程发动机的问题。长冲程是低转速发动机,最高转速也低,可能只有5000转,4000转。当然功率上不去,极速低,但是扭矩高。

美国地广人稀,而安全时速也就120KM/H,足够满足民用了,所以美国人更追求高扭矩,而不追求高速度,美国也是有特别严格的限速的。

另外,在60年代美国油价便宜,导致高性能车只要增大排量就好了,并没有发展什么新技术,什么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直接大排量搞定。所以这一习惯导致美国汽车企业没有很好的发展研究先进技术。现在的美国汽车已经很好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已经连成整体,许多美国汽车也用了德国汽车的先进技术。

近十年国际石油价格

滞胀一般指停滞性通货膨胀,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s://b.pingan.cn/paim/iknow/index.html

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1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9月11日,世界经历的恐怖袭击,油价暴跌。 2002年市场油价很快回稳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2007年从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长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涨了69.1%,期间9月1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随后,继续加速上场,到10月18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后油价更是一路狂飙,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147.50美元的历史高点。随后,由于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市场对原油的消费出现了大幅萎缩,国际油价也随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国际油价已经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史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0 年11 月,1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

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3、1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

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10 年至19 年的10 年中,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3-1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3 年到1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1980 年。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17%。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1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3 年和1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8 年和1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1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1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在1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时期美国各产业的表现

70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我们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 的上涨。其中,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则是因为70 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了出现新的盈利模式——国际业务的兴起。中东“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的银行,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70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滞胀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我们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发现这期间总共有8 次经济衰退,每次都伴随着股票市场走熊。股票市场走势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8 次经济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经提前下跌已经提前下跌,而经济开始复苏前,股市一般会提前4 个月左右起稳。当然并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与经济周期有关,14 次股市调整只有8 次与经济周期有关。信贷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整个滞胀时期,股票市场经过了 6 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也就是说,1946-1995 年美国股市的14 次调整有一半是发生在滞胀时期的。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13 年-14 年的股市大调整中,美国S&P500 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从个股的表现看,在70 年代股市调整时期,仍有部分行业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比如,金融股、国防股、掘股和服务类股。总体来说,板块的走势还是与当时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滞胀”对全球影响——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巨额转移

虽然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都陷入了滞胀的局面,但是,美国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国际业务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资金。13 年,加速的通货膨胀与利率上调的不利影响无法支持美国银行正常的融资活动,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演进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石油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产油国,这些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银行。缺乏正常融资渠道的银行一下子拥有了巨额的资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产生与70 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实际利率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负利率降低了还本付息的费用,也间接增强了借款国的信用度。下跌的实际利率、扩张的世界贸易、不断提高的商品价格、再加上贬值的美元,这一切都鼓励了债务国,并给与他们增加负债额的机会。国际上,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需要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产油国家则需要来支持经济扩张。适逢东西方关系缓和,美国银行成为信贷的源泉。

其三、利润。当时,欧洲美元市场不受管制,美国银行不必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债务保持最低的准备金。国际的利润相当的丰厚。

国际业务成为整个银行业务中发展最快的业务。加上各家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条件的要求就相应宽松很多。借债国为获得而提供的必要资料少得可怜,一些银行甚至不知道对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数额。就这样整个国际信贷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1982 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纪90年代开始,私人资本才开始显著流入新兴市场。

美国如何走出“滞胀”?

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实际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滞胀时期,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进退两难。

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总统在任职期间,也将这一目标路径沿袭下来。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二是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前一项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扩大了预算赤字,从而加剧了美国依然存在的通货膨胀,以至于1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后一项措施则因拨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不得不将重点重新转移到治理通货膨胀上,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过了10%。由于卡特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最终,卡特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 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改弦易辙,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干预。

首先,里根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在期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到 年已经降到3.8%。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1983 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