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油价最高是多少钱一升_2016油价还会降吗
1.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2.现在油价在5块半,还能下跌吗?
3.油价还会下跌吗?
我是泽九段,我来回答。
我对油价以后是否会下降,持会下降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请你耐着性子,慢慢看下去。最近这段时间,想必大家也知道。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尤其是欧洲国家深陷能源危机,出现了电力大幅涨价的现象。
在亚洲地区,叙利亚、印度等国家因为国际化石燃料的价格上涨,导致多家发电厂被迫关闭,致使国内出现了电力不足的现象。
反观我们的国家,在一些地区国,国家出台了一些限电的举措,对一些高耗能企业加大环保审查措施。
我们知道,中国国内的油价与国际油价有明显的挂钩。现在北京的92号汽油每升7.56元人民币,95号汽油每升8.04元人民币,98号汽油9.02元人民币。相比之前的北京汽油价格,这次可是有明显的价格上涨。
国外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能源危机,中国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是购买国外石油的花费有所增加。
即使全球出现了如此的能源危机,OPEC和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也未制定石油增产。如此这样,短时间内国际原油市场仍会继续上涨,如果国外石油价格继续上涨,国内的石油价格是否继续上涨也很难说。以目前的状态来看,以半年为周期来看,汽油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也推动了美国页岩油企业的钻探与生产,截止今天下午13点,美国的轻质原油WT价格为84.6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6.25美元/桶。
我们知道页岩油的每桶成本在40美元左右,国际油价一旦超过了50美元/桶,那么页岩油企业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因此,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意图下,美国必定出现更多的页岩油资本输出和公司。
一旦美国出现大量的页岩油出口,美国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输出国,远远超过俄罗斯和沙特。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页岩油商则动了俄罗斯人和OPEC国家的蛋糕。俄罗斯和OPEC国家决定不会坐以待毙,必定会在石油上扩大产能,挤压美国页岩油商家的生存空间,届时国际原油价格有明显回落,国内汽油价格也会下降。
从多年的石油行情来看,国际原油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去年,国际原油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0美元左右,甚至还没有水的价格高。石油的价格往往是以周期性出现的,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中国国内的汽油价格在国内宏观调控和炼油补贴下,汽油价格受国际原油的涨幅影响不大,更不会出现断崖式上升或下跌。
猪肉四五十一斤的时候,我们这把子肉8--12元,现在猪肉十元以内了,把子肉还是那价[恐惧][大笑],同理油价调整下来估计有难度!因为本来油桶贵!
基本不可能了,国内油价将长期以七元为基础稳步升到10元左右,如果国际油价上升,国内随动上升,国际油价下降,国内油价依旧上升,逼退市场家用车里的纯燃油动力车型,调整石化类能源消费结构由动力为主向化工精炼为主,这是国家既定的战略,不可能改变了
石油生产方面的投资正在下降,全球市场对原油需求的增长,也使得这种能源愈发供不应求,供应仍存在缺口,需要放眼未来两个月,等欧佩克+产油国有多余的库存
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需要具备俩个条件 第一个欧佩克增产 第二个国家储备原油全面下放市场 第一个美国谈了俩次没结果 第二个国内已经有动作了后续要看会放多少国内储备原油量目前世界第二 所以不会涨的太离谱
万物有周期,油价能升起来也一定能降下去。近一两年全球大量印钞放水导致货币贬值物价快速上涨,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汽油、柴油价格也跟着上涨。油价以后会下降有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受国家碳中和政策的影响,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新能源 汽车 等,这必将使得汽油、柴油的需求量慢慢萎缩,最终导致油价不断下滑。
这里给一些不太了解油价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我们刚才提到的“地板价”。在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存在着“地板价”和“天花板价”两个上下限。我国作为石油生产和进口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设定天花板价格和地板价,既不会因为原油价格过低就导致能源浪费、新能源的消极发展,也不会因为原油价格过高,给消费者产生难以承受的成本,这样稳定在可控范围内的价格,才能够使油价实现张弛有度、长期 健康 发展的目的。
无论国际油价暴涨还是暴跌,成品油价格都会受到“天花板”和“地板”的限制,上限为每桶130美元(“天花板价”),下限为每桶40美元(“地板价”)。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在每桶40—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是疫情依然严重,并且有反扑的可能,石油消费国整体消费疲软。经济复苏还没有走到乐观的局面,有可能这将继续拖累油价。
会降下来的,但需要时间,感觉春节过后会降下来。
油价一直都是有升有降的,所以这个问题问得真没啥意义。只不过中国的油价升降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油价的长期底部是越抬越高的,高点也是越长越高的,和国际市场油价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油价会有降的时候,但降下来的那个低点也会比以前的低点又高了点。
我希望是降降降降降再降再降,我觉得像是在做梦,车该开还是要开的,就是踩油门的时候轻一点。[捂脸][捂脸][捂脸]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
现在油价在5块半,还能下跌吗?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油价还会下跌吗?
没有天花板,有地板,可冲天,但不能入地!
不管国外油价是否下跌,中国的油价不会下跌了,这个月油价大概率是会上幅一些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油价下跌的几个因素
首要因素就是国内外疫情 ,这个是最直接的体现,全球工业运输业损失惨重,导致对于能源的需求严重下降,但是根据最近的新闻数据,美国确诊患者单日新增首次降到2w以下,表明疫情形势在进一步向好。
其次,本次油价暴跌的原因就是沙特与俄罗斯的石油大战。 在疯狂打压原油价格 ,石油产量剧增,销量却锐减,这中间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但是在前不久,也召开了会议,联合减产。此到此告一段落,中间有个小插曲,就是原油期货市场油价一度跌成负的,买一桶油还要倒找价格,当然,这是开玩笑,原油价格暴跌的背后,是经济的严重下行。
最后就是,国内油价是受控制的,我们用的油都是成品油,上述谈的是国际原油市场。 国内市场是两家巨头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况且国内还有很多油田在开,开成本都很高而且一经开,不能停止的,所以,低油价的背后,是这些开公司濒临破产,石油工人面临失业,国家出于基本面考虑,也会稳定油价,不至于剧烈波动。
综上所述理由,本次油价下跌应该告一断落了,进一步下跌动能不大,况且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大幅度回升。
瞧你这问题问的?
油价降了,油桶不就涨价了吗
中国油价不跟国际接轨,涨一块叫微涨,跌5分叫暴跌。反正我不关心油价,关心也没用,油价涨跌加一箱油也差不了多少钱。
了解了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你就会明白这个价格再不会下跌了。
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根据国际油价价格的走势,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上涨的,国内油价就上涨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下跌的,国内油价就下跌调整一次。
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 社会 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油价不可能很便宜 有个底部价,就是可以便宜也不会降 怕司机不加油 等更低价。
国内有四十美元底部价,基本目前是最低价了。
不会跌了,撑着低油价,赶紧加满油,地板价
油价应该在现有价位,在下降一元左右,才能让人们接受吧
据央视 财经 此前报道,4月15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轮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将不作调整,这也是连续第二次不调整。
未调整部分将按照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回顾以往,在2016年的国际油价下跌中,国内成品油调价曾因“地板价”机制出现“六连停”。
也就是说我国油价不会再下调了,目前已经是最低价格了。
商务部昨日发布消息,外贸司司长鲁建华预言油价会继续下调,并声明不是中国推高了油价。
鲁建华驳斥了中国“石油威胁论”。他说,中国石油进口推高国际油价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立足中国国内。
中国是消费大国,但也是能源生产大国,2004年一次能源产量折合18.4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11%,总体能源当量(包括煤、油、气)对外依存度不到5%;2004年中国生产了1.75亿吨原油,2005年将达到1.8亿吨。中国石油可储量还处于增长期。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只占22.7%,煤炭占67.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其他能源占7.0%。
他说,中国13亿人口,进口石油1.68亿吨;韩国4800万人口,进口1.2亿吨;日本1.3亿人口,进口2.6亿吨;美国2.8亿人口,进口6.4亿吨。相比之下,中国进口并不算多。
他说,今年前10个月,中国原油进口1.05亿吨,同比增长5.7%,成品油进口2569万吨,同比下降16%。预计全年进口原油1.3亿吨,增长约6%,增速将大幅回落30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增势减缓,增幅将继续回落。
他认为,近期油价的回落是合理、积极的现象。造成油价处于高位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炒作的结果,是非理性的,已经严重偏离供求关系的正常轨道,拖累了世界经济增长。他预测,油价还将继续下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